[中医古籍] 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、诊法脉象、经脉针法等逐一论述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《八十一难经》

1
回复
1887
查看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[复制链接]

227

主题

361

帖子

361

积分

深藏不露

Rank: 27Rank: 27Rank: 27

UID
316
精华
0
金币
232
贡献
0
银币
598
在线时间
57 小时
注册时间
2014-12-16
楼主
发表于 2022-11-30 15:07:55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正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


书名:八十一难经
刻印方式:手抄本
大小:74.4MB
页数:3册
年代:不详
作者:保善堂记
简介:

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。关于《难经》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,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,内容可能与秦越人(扁鹊)有一定关系。《难经》之“难”字,有“问难”或“疑难”之义。全书共八十一难,采用问答方式,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,内容包括脉诊、经络、脏腑、阴阳、病因、病机、营卫、腧穴、针刺、病证等方面。
《难经》对《黄帝内经》的一些难点进行了解释和整理发挥,成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。
《难经》最早见于著录的书目是《隋书·经籍志》,其中提到三国时吴太医令吕广曾注《难经》,这是已知的《难经》的最早注本。唐代杨玄操在吕广注本的基础上重新编次,并明确提出《难经》为秦越人所作。



“难”是“问难”之义,或作“疑难”解。“经”乃指《内经》,即问难《内经》。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,然后逐一解释阐发,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。全书共分八十一难,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、诊法脉象、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。


后世对难经的进一步解释整理有很多。《难经》,非经也。以《灵》、《素》之微言奥旨引端未发者,设为问答之语,俾畅厥义也。古人书篇名义,非可苟称,难者辩论之谓,天下岂有以难名为经者,故知《难经》非经也。自古言医者,皆祖《内经》,而《内经》之学,至汉而分:仓公氏以诊胜,仲景以方胜,华佗氏以针灸杂法胜;虽皆不离乎《内经》,而师承各别。逮晋、唐以后,则支流愈分,徒讲乎医之术,而不讲乎医之道,则去圣远矣。惟《难经》则悉本《内经》之语,而敷畅其义,圣学之传,惟此为得其宗。
全书共八十一难,采用问答方式,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,内容包括脉诊、经络、脏腑、阴阳、病因、病机、营卫、腧穴、针刺、病证等方面。其中,一至二十二难论脉,二十三至二十九难论经络,三十至四十七难论脏腑,四十八至六十一难论病,六十二至六十八难论腧穴,六十九至八十一难论针法。书中首创独取寸口及寸关尺及浮中沉三部九候的切脉方法,脉证相参的辨证观,为中医脉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。在藏象学说方面,《难经》突出肾的重要性,建立了“肾(命门)-元气-三焦”为轴心的整体生命观。其创立的命门学说,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在经络学说方面,简明而系统地阐述了任脉、督脉、冲脉、带脉、阳维、阴维、阳跷、阴跷八条奇经的功能特点、循行路线、病变证候及其与十二正经的功能联系等,并总称之为“奇经八脉”。这一名称在现存古籍中是《难经》最先提出的。
《难经》关于奇经的论述以及八会穴等理论的提出,充实了经络学说的内容;以五行生克规律为指导的整体防治观,用于说明经脉与腧穴的五行属性和生克关系,解释疾病的发生和传变规律,并用于针刺的补泻;以天人相应的内外统一整体观,论述疾病与季节关系、脉象的四时变化、针刺因时制宜。这些内容对后世医学理论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。



下载地址:
游客,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


收藏
收藏0

0

主题

12

帖子

12

积分

初入江湖

Rank: 6Rank: 6

UID
59563
精华
0
金币
0
贡献
0
银币
12
在线时间
3 小时
注册时间
2024-2-11
沙发
发表于 2024-3-17 18:41:16 | 只看该作者
传统医术,瑰宝,留存,谢谢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微信二维码

扫一扫Get更多资讯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( 苏ICP备15516733号